擔任演講的主持人也有十數次,主持資齡雖稱不上是老練圓滑、但也有不少寶貴經驗可抒,至少我對於舞台,是不容易緊張的,因為這被我認定為工作的一環,多場辦活動下來的經驗告訴我們,凡是這種必須大量對外與民眾互動始能完成的業務內容,該案之成敗,在於演出當天流程是否順暢、現場氣氛是否到位、所有支援單位當天是否聯繫良好,以致於所有事前的準備與磨合,可能所花心思最多、企劃案提的也最多,但是現場「人的互動」卻是成敗的最關鍵。

 
基於對工作的用心與投入,就沒有緊張的理由,除非是因為自己不夠細膩規劃造成瑕疵(咎責自己破壞了完美),而自責希望自己更進步,那就會產生緊張。

 
不知何故,上台的次數愈多,愈覺得其實主持人的工作說穿了就像是個引導人,雖然說站在台前乍看似乎亮麗、講得話語也看似漂亮(冠冕堂皇?),但是事實上須知那是虛浮的,有些人棧戀舞台,但是我卻認為應該隨時歸零,活動案一結束,一切評價都只剩下讓自己更進步的參考價值,不需太過沈溺在別人的讚美或掌聲當中;也因為歸零,下次出發才沒有太多情緒上的包袱。



一個成功出色的主持人,必須知道在舞台上主角是誰?主從要分明,主角上來,就必須不著痕跡地退場,不論活動現場多麼亢進激情、或是溫情動人,他都必須是那個最冷靜的一個,所以有時候我說,主持人是「聽話最不專心的一個」,因為他永遠不適合陷入那個環境,才可以知道什麼時候、什麼場合,講甚麼話,最能讓觀眾情緒衝到飽和。


拿麥克風久了,好玩的是,我開始厭倦拿只是「拿麥可風說話」。
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我希望可以突破些什麼,所以我開始會在不當主持人的時候,在台下觀摩其他人的主持方式。發現有些人的方法屬於強勢型,掌控權強,控制整個場面(其實有點類似主持兼場控的味道),感覺聲音從他的喉管發出都顯得粗啞用力,我也開始好奇,舞台上的主持人是否需要具備「強勢」特質這個問題。
 

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批判起自己,聽我講話的錄音,開始找毛病、挑缺點,
但在我心底隱藏的一塊疑惑,我想突破的,究竟是什麼?
講真的,我一時也說不上來。

 
是主持風格?
 

臨場反應?

 
拉近和觀眾的互動?

 
講話幽默逗趣?

(老天知道我沒什麼幽默感,講個笑話也不好笑。我覺得這個要慢慢改進,如果我希望可以突破什麼的話。)
 

多方涉獵,增加話題?(我已經讀很多,但是都是比較政治、哲學、古蹟的書,沒聊~)
 
        
97年度上半年的講座,接了其中兩場的主持人,




         

3/12 陳月卿女士
4/9   吳若權先生
 
長官有交代,第一場需要炒熱場面,除此之外,剩下的處理方式可自行拿捏。

接到這個消息,我開始上網找陳月卿女士和吳若權先生的相關個人資料著作。


打算借個幾本書來看一下,做好事先瞭解對方的準備。

 
有的時候,不得不佩服,網路是個很偉大的發明,我們需要的資料與訊息幾乎可以在網路上找到,奇摩知識打了關鍵字,就出現八百多筆相關的資料(有些可能只是新聞),吳若權先生一直是人氣作家,除了他具備帥氣的外型與斯文的氣質,加上他又有商業方面的經驗,更是具備了許多可以和都市人討論的話題。

 
好好準備,期待演講當天和兩位老師有不錯的互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chen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